您好!欢迎访问甘肃农业大学开云手机在线登录入口(中国)开云有限公司!管理入口 | 手机版
学校首页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开云手机在线登录入口(中国)开云有限公司 团学工作 招生就业 下载专区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业动态 >> 正文 产业动态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开展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7-03-21  |  查看次数:[]

为了推动我省从中药材产业大省向中医药健康产业强省转变,全面提升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水平,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健康甘肃2030”规划》,结合农牧部门职能和我省健康药材健康食材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委省政府“6388”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甘肃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规划》,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目标,以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根本,立足健康药材和健康食材资源优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和生态化的产业发展要求,遵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坚持存量与增量并重、速度与质效并举,充分利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家现代中医药健康产业强省,为甘肃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二)发展目标
    ——生产规模。2020年,蔬菜、中药材、水果、马铃薯和酿酒原料等绿色生态食材、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00万亩左右,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道地药材良种普及率达到50%以上。

——产地环境。强化健康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产业体系。建设粮食生产、草食畜牧业、水果、蔬菜、酿酒原料等绿色生态食材药膳生产基地;打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中藏药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百亿元中藏药产业链。

——经营主体。2020年,发展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家以上,主营中药材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0家以上,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0家以上。

(三)基本原则

——坚持整体统筹、市场运作。统筹产业发展各环节,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健康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动态调节,大力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

——坚持突出特色、规模发展。按照全省道地中药材和健康食材区域布局重点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形成一批特色品种种植集聚区,着力实现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

——坚持企业主体、助农增收。努力培育和引进种植、流通、加工企业,发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通过多种组织经营模式,吸纳贫困农户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建立企业和农户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利益机制,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坚持科技引领、品牌带动。依靠科技创新来引领和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建设完善的技术服务及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品牌经营意识,注重打造地标产品,全面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重点和措施
      (一)健康药材产业

1.推进种植基地建设,全面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鼓励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通过“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打造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强科研、教学、企业和推广部门联合,制定、修订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中药材产后处理技术标准和初加工产品标准,稳步推进标准化工作。(责任处室和单位:厅产业化处、省经作站)

 2.加强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护道地药材种质资源。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源头工程”,推进全省道地中药材种苗基地建设,构建全省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提纯复壮、规范化繁种育苗、驯化抚育等技术研究,培育选育新品种,促进资源恢复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加快建立健全道地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开展野生中药材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责任处室和单位:厅种植业处、省经作站)

 3.着力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支持中药材和中成药、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和流通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实现新增建设一批、招商引资引入一批、培育壮大一批引领和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责任处室和单位:厅产业化处)

 4.着力延伸中药材产业链。重点推动中药材加工,加强对中药材衍生品的研究开发,推动中药材产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融合,进一步健全中药材产业链。建设一批产地初加工生产线,促进产地药材初加工的集聚发展和规范发展。围绕效益好、市场需求量大和重点品种开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拓宽上下游产品开发,着力加快以当归、党参、黄芪、枸杞等道地中药材品种为原料的保健品、保健用品、日用品、化妆品、药用辅料、添加剂等产品开发和生产。实施中药材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度挖掘中药材文化和中藏医药文化,利用现代中药材产业资源和健康养生旅游业资源,实现中药材产业与旅游产业、养生产业及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责任处室:厅产业化处、农经处)

 5.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建立中药材技术服务中心与种植科技示范园区,加快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研究培育,加强对种植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强化对种植技术的培训,着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推动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记录中药材种植、加工、检测、配送、物流、销售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品牌意识,壮大现有优势品种品牌规模,加大对名牌产品的申报认证和宣传推介力度,鼓励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实现接二连三的品牌影响效应,着力把“十大陇药”品种培育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责任处室和单位:厅科教处、产业化处、质监处,省农产品质监局)

6.加快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加快推进中药材市场建设,破解买药难、卖药难、药材贮藏难的“三难”瓶颈。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加强中药材标准化仓储库与网络销售、物流速递业的联接,着力构建和培育网络化、数字化新型市场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经纪人融入交易市场,壮大市场经营力量。(责任处室:厅市场信息处)

(二)健康食材产业

1.蔬菜产业。强化蔬菜品种选育,每年引进蔬菜新品种不少于100个进行筛选试种,在全省范围内选择3-5个适宜地区,建设种苗基地,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培育一批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推广设施高标准轻简化建造模式和集成配套生产技术,加快推广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着力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在全省每年建设50个相对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优质“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到2020年,露地蔬菜标准化基地规模达到500万亩。加强蔬菜冷藏、冷运、冷销等“冷链”建设,推进农企对接、农超对接,以市场需求引导蔬菜生产,以销定产。(责任处室和单位:厅种植业处、产业化处、市场信息处、质监处,省经作站)

2.苹果产业。建立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实现苗木生产经营规范化、标准化、商业化,逐步健全种苗繁育体系。加强矮砧密植栽培示范,发展现代建园模式,结合“十百千万”工程,创建一批连片面积300亩以上的精品示范园。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质量可追溯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果品质量,不断提升生产可控化程度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加快技术研发创新,提升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水平。增强贮藏加工营销能力,发展苹果采后清洗、打蜡、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加快果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体系建设,提高贮藏吞吐能力,实现季产年销、均衡供应、稳定价格。支持浓缩果汁、苹果脆片、果醋、果酒等多元化加工,大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果农合作社和果品经纪人队伍,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扩大外销量。(责任处室和单位:厅种植业处、产业化处、市场信息处、质监处,省经作站)

3.马铃薯产业。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通过引进和选育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种薯生产和技术推广补贴政策,实现主推品种更新换代和满足主粮化品种的要求。建立新品种及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展示示范点,集中展示马铃薯新品种和脱毒种薯的增产潜力,推动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通过技术培训和质量认定,实现种薯标准化生产、规范化贮藏、市场化供应,形成比较完善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体系,在满足省内用种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向省外供种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种薯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已建成的1个省级、4个区域市级、28个县级种薯质量检测中心的正常运转。完善马铃薯加工体系,提高产业集中度,保证规模化大型加工企业的原料薯质量与数量。大力发展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实现加工品种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提高加工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专业市场及营销体系,建设3-5个马铃薯种薯专业批发市场,改扩建5个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培育发展一批重点从事马铃薯经销的运销公司、专业协会、贩运大户。(责任处室和单位:厅种植业处、产业化处、市场信息处、质监处,省种子局)

4.草食畜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坚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和适度规模养殖同步推进,打造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扶持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升装备水平,增强经营实力,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引导规模养殖场(户)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开展生产及配套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和升级改造。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扩大专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力度,开展秸秆高效利用示范,大力推广玉米秸秆整株带穗青贮、秸秆与优质牧草混合青贮、黄贮和微贮等技术,提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和转化率。加强基础母畜保护,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加快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由“增量型”向“提质增效型”为主题的改革转型,合理调整畜群结构,提高牲畜质量和适龄母畜比例,积极推行肉羊异地育肥,加快牲畜出栏周转,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单位畜产品的饲草料消耗。加强畜牧科技推广,积极开展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科学养畜水平。(责任处室和单位:厅畜牧处、产业化处、市场信息处、质监处,省畜牧管理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药材及健康食材产业是大健康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市州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推进。市州农牧部门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协调推进中药材及健康食材生产相关工作。各主产县区要把中药材及健康食材产业发展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考核目标和财政预算。

(二)创新体制机制。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产业内部活力,营造产业发展氛围,打造产业发展格局。鼓励引导农户通过资金、土地、技术等入股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推动贫困农户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形成互利共赢、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订单式中药材种植,引导企业与种植户签订回收合同,实行订单式农业。积极开展中药材政策性保险,提高中药材种植抗风险能力。保障药农利益,稳固产业基础;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科技人才的作用,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创造条件,鼓励开展生产技术创新,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三)强化政策支持。各级扶持政策要向大健康产业倾斜。省级财政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切块到县区,由县区中药材生产管理部门按照资金用途,扶持中药材标准化基地、育种育苗等建设;蔬菜、苹果、马铃薯、畜牧养殖等生产环节专项资金按产业布局切块到县区,县区相关部门在不改变渠道和用途的前提下,重点扶持健康食材产业发展。探索利用我省现有的交易平台搭建中医药健康产业领域交易板块,推进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健康企业到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转让股权,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鼓励企业、民间资本投资健康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加强中药材生产种植和加工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开展在职继续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校企、院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流通使用的产业链人才体系。

    (四)提升信息支撑。 推进中药材及健康食材种植(养殖)信息化,发展中药材、蔬菜、苹果和马铃薯种植物联网模式,推行智能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精准种植。推广应用中药大规模种养殖信息化技术,加快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加工信息化,加快企业 GMP 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促进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支持生产企业开展网络精准营销和 O2O 体验式营销。推进中药材及健康食材商贸流通信息化,依托相关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企业,建设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实施农村立体化电商示范建设,推动中药材、健康食材仓储物流信息化能力建设,规范和加强中医药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管理。
    (五)发挥品牌优势。 实施名优品牌战略,支持优势潜力企业争创品牌,鼓励中医药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等创建国家、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或基地,促进中药及优质食材品牌集聚集约发展。坚持名企、名品、名牌、名区联动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营销,支持品牌中医药健康企业在制备工艺、临床用途及包装等多方面申请国内外专利。鼓励道地药材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和专用标志使用,以名优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著名商标生产企业为核心和支点,将企业名牌驱动和区域品牌打造结合起来,构建形成品牌优势产业和知名龙头企业。

上一条: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全省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发展的意见 下一条:甘肃省“十三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关闭


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2022 甘肃农业大学开云手机在线登录入口(中国)开云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院长信箱:yyyz@gsau.edu.cn 学院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农科楼6楼
学院电话:0931-7632155 邮编:730070 技术支持:宜天网络

版权所有:甘肃农业大学开云手机在线登录入口(中国)开云有限公司